目前分類:嗜好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朱少麟也是我很喜歡的作者,他是從網路小說起家的吧,第一本書《傷心咖啡店之歌》就造成了轟動,不過比起《傷心咖啡店之歌》,我更喜歡的是他的第二本書《燕子》。
 
我看《燕子》這本書的時候正好參加了一個有點像在跳現代舞的社團,因為是個業餘的社團,所以裡面的團員都不是很厲害的舞者,不過我們有公演。
為了公演練習,我看著反射出來的自己的身影,一直覺得不夠優美、柔軟,雖然覺得很喜歡這樣子的「文藝活動」,但是確有著很深很深力不從心的感覺。
寫作也是。
所以看《燕子》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好想也可以跟主角一樣,不但有努力的追尋自己的夢想,也真的能夠達成自己的願望。
 
雖然書很厚,但是到最後我真的是硬撐到快天亮,把最後幾十頁一口氣看完。我想朱少麟應該有這種功力讓人目不轉睛的一直看下去,所以,雖然還沒有看過內容,但是《地底三萬呎》是在我書單裡排名前面的新書之一。

kla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一直都頗喜歡張大春的,接觸第一本張大春的書,是《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筆名大頭春,聯合文學'92年初版。不過在網路上查,這不是張大春的第一本書。
http://ss2.books.com.tw/exep/openfind_all.php?key=張大春&page=1&sort=6&count=105
張大春是輔大中文系畢業的(好像是),稍微有讀過他幾本書的人可能會知道,其實張大春是一個非常有文學涵養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人。「大頭春」是他用詼諧手法寫作時的一個筆名,他用這個筆名寫了幾本書我都還頗喜歡的,像是在出《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後第二年出的《我妹妹》也是我很喜歡拿來看的輕鬆書。後來張大春恢復張大春這個名字出書,有一本是在《我妹妹》之後出的,叫做《沒人寫信給上校》,還有一本我覺得佩服他到一個不行的,好像叫《謊言》,是張大春用他的知識隨便亂講把從來沒有的事情講的跟真的一樣的一本很了不起的書。
 
在1999、2000年左右,他出了一系列叫《城邦暴力團》的書。那一陣子我很閒,有的時候會聽他廣播節目,他總是會在節目的最後念上幾段《城邦暴力團》的內容,像是小時候偷聽中廣的廣播劇一樣,在下午喝茶吃點心的時候聽他講故事,心情就會很放鬆。在這節目中,他說自己是「說書人張大春」,因為他真的非常的會說書,如果有個用木頭做的客棧放著張大春說書的廣播,我想應該就可以回到清朝留辮子、喝茶、逗鳥的氣氛吧!
後來,因為他這樣的說故事給大家聽、給他兒子聽,所以去年他出了一本書叫《聆聽父親》。《聆聽父親》就不是這麼的輕鬆好笑,是一本有點嚴肅的書,而且我覺得,或許人生歷練更多了以後,對這本書可能就更會有感覺。
 
最近幾天張大春又出了新書,叫《春燈公子》,在博客來有連載一些些內容。雖然我看了以後決定不買,因為我怕我看不懂,但是我還是很推薦,尤其是文學素養比較好的朋友們,我想看了應該會有讚嘆的聲音出現吧!?

kla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辦公室裡,我算是最小的妹妹吧!?或許是因為年紀的關係,所以我成了姊姊們的MP3供應商、玩樂召集人、跟漫畫介紹家。

最近的MP3可以推薦聽一次看看的是《夾子_夾子太硬了》,跟五月天一樣是附中畢業不務正業的「年輕人」,不過對我而言,《夾子》的歌沒有辦法一直重複聽,但是偶爾聽一下會覺得歌詞很好笑,所以推薦可以聽一次看看,尤其是「廣播劇」的部分。《李玟_暴露》也還不賴,給四顆星,或許因為是由外國人製作的,所以充滿了美國流行樂的調調,不管是編曲、合音、甚至是整個曲調,都非常的美國風,只是我不喜歡他露太多,女生露一點阿,我覺得是漂亮(厲害的人還能讓人覺得性感),但是露太多就像賣肉了阿(或者是一直在凸顯自己的胸部或屁股,類似像小S那樣我也是頗有反感),我覺得如果曲子好聽的話造型就可以「樸素」點,因為當我先看到MV跟專輯封面的時候,對裡面的音樂就期待不高,會下意識的覺得這張專輯是在賣包裝而不是在賣音樂,這樣就對整張專輯扣分了,所以,就算是有點驚豔整張專輯的音樂性還頗足夠的,整體的評分還是只能給到四顆星。最後推薦的是我很喜歡的陳綺貞《陳綺貞_精選CHEER》,陳綺貞的專輯我一直都有很高的評價,他的音樂風格非常的smooth,雖然產量不高,但也正因如此每首歌都會覺得很精緻,這次出新歌加精選,當然是要買下來收藏的。喔!順道一提,不免俗的要說「請支持正版」。

「出去玩」這件事情可能是因為我真的很愛玩,不管在哪一個團體我總是很喜歡大家笑笑鬧鬧的氣氛,所以非常愛提議出去吃喝玩樂。因為害怕孤獨嗎?呵呵,所以喜歡跟大家混在一起的感覺,於是雖然已經有固定的「酒肉」了,還是要另外招朋引伴出去玩。嗯...,這件事情的順道一提是:所以阿,有一次交男朋友的時候,因為對方比較喜歡兩個人的小世界而不常跟一大群人出去混,原本以為這樣甜甜蜜蜜的挺OK,可最後阿,還是因為沒有自己的空間而喘不過氣來...。結論是:我大概真的不太適合兩個人的生活吧!?

最後說的是漫畫。從小就很喜歡看漫畫喔~,從小叮噹開始,到看少年快報裡的七龍珠、灌籃高手、將太的壽司......,國中有一陣子陪手帕交看了些少女漫畫,但是可能是本身從小就被當成男孩子養的關係,個性也像男孩子,玩具喜歡樂高跟模型,漫畫也理所當然的喜歡「少男漫畫」。後來除了少快還有出TOP等週刊,那些是高中補習前的最愛(都用可愛的美色跟補習班認識的男生借來看),GTO、感應少年、海賊王、鬼眼狂刀等,一直到現在,午餐的時候還是想要「漫畫配飯吃」。去年在辦公室介紹給大家(跟我一起配飯吃)的是《獵人》,最近喜歡的漫畫是《火影忍者》,《火影忍者》一開始看的時候會覺得有點混亂,不過越看會越覺得精彩,尤其人物的個性還挺鮮明的,加上後面出場的人物一個比一個有趣,所以就看到欲罷不能。順道一提是:卡通也很好看,不過我喜歡看原音的。

以前,還沒有上班的時候,休閒活動就是假日的時候去別的縣市找同學、唱KTV、半夜上網(邊聽MP3)。後來做了上班族以後,出去「吃飯」變多了、戶外「踏青」也變多了,MP3聽得少了(只能在辦公室很吵的時候聽)、漫畫卻看多了。不知道再老一點會變成怎樣,或者說不知道做了研究生以後會變成怎樣...。前陣子,辦公室有個姊姊生了小朋友,演唱會也沒辦法去、採草莓也沒辦法去,我猜連KTV都不能去了吧!?所以......,責任越多娛樂越少?希望不是這樣,我希望可以做個有生活品質的人 ^^ ,活越老、錢越多、越可以出去晃晃、東看看西看看,增添人生的色彩。

kla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久沒有寫文章了唷,因為最近很忙。忙著寫報告,忙著練習英文,忙著拜訪朋友...。最近有位姊姊生了個兒子,雖然這小子看起來挺可愛的,但依然是個害怕婚姻更害怕小孩的膽小鬼。

今天想要說的是最近看的兩本書,用村上春樹《神的孩子偷在跳舞》交換來的。一本是吉本芭娜娜(簡稱香蕉小姐)的《鶇》,一本是九把刀的《樓下的房客》『限』。

如果以風格來說,香蕉小姐的《鶇》當然是承襲了香蕉小姐的一貫風格,平實、幽暗。不過對照他另外幾本書,像是《廚房》、《蜜月旅行》等等,《鶇》的風格看來不會這麼的灰暗、或濕冷,反而是充滿藍藍的天、涼涼的海風的書。

《樓下的房客》是限制級,我在網路上看過幾篇九把刀的小說,《樓下的房客》劇情越看越緊湊,很有張力,雖然一如往常的,在中間某段落的時候都會有「看不下去了」的念頭,但是熬過那一段,後面會讓人拿著書不想放下來。

由於他是『限制級』,所以我原本以為他會是一個"桃色"文章,但卻不是。《樓下的房客》是篇十分黑暗(不是"灰暗")的小說,雖然如此,我確認為比他寫賺人熱淚的小說好看很多,甚至比我深愛的香蕉小姐寫的《鶇》好看許多。

《樓下的房客》是在說「我」這個人他利用從伯父那繼承的透天厝,租賃給八個房客,兩位年輕女性,一位中年男性,一個據「我」這個人的說法為死大學生的男孩子,一對男同性戀,一對父女。「我」這個人在他伯父的透天厝裡偷裝了很多台針孔,發現較活潑的年輕女性是色女,固定性交的對象有兩位;死大學生整天不是上網聊天就是看A片打槍,男同性戀的戀愛方式跟普通人沒什麼兩樣,那對父女的老爸對正在發育的女兒有遐想,那個中年男性喜歡偷窺,最後一位溫柔沈靜的女性其實是個變態。

「我」因為偷窺他們的生活,所以設計了一個天大的騙局(跟據「我」的說法是「劇本」),讓所有的人因為陰錯陽差而相互牽連在一個恐怖事件裡,非常血腥,比金田一的連續殺人事件還恐怖,駭人聽聞的程度,應該會比邱小妹被他老爸打死還可怕吧...。

而《鶇》則是一個平鋪直述的小故事,「我」的表妹是劇中的主角,他身體非常的虛弱,因為常常生病(我從來不覺得一個人是可以這樣生病的),所以家裡的人都很寵他,讓他的個性變得很任性,再加上「我」的表妹非常的聰明,所以身邊的所有人都會被他耍得團團轉。

但是經過一些相處,「我」漸漸的發現其實他的任性其實是在掩飾他的孤獨,因為他必須常常呆在病榻上,什麼太過於「不安靜」的事都不准做才會這樣,「我」的表妹心裡其實很想很想跟一般的孩子一樣,他想證明自己並不虛弱吧。

這兩本書其實沒有什麼共通點,基本上是背道而馳的兩本小說吧。閱讀的時間...,《鶇》可以在睡前看,因為《樓下的房客》太恐怖了;《樓下的房客》可以在蹲馬桶的時候看,只是怕蹲太久會長痔瘡,要小心。

kla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引述

最愛一百書單

最愛一百小說大選第一階段名單如下,活動網站為www.favorite100.com,。

一、中國經典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金瓶梅、老殘遊記

二、中文當代
Q正傳(魯迅)、家(巴金)、城南舊事(林海音)、家變(王文興)、人子(鹿橋)、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蕭麗紅)、寒夜三部曲(李喬)、台北人、孽子(白先勇)、兒子的大玩偶(黃春明)、曾經(愛亞)、京華煙雲(林語堂)、圍城(錢鍾書)、鱷魚手記(邱妙津)、半生緣、傾城之戀(張愛玲)、橘子紅了(琦君)、鹽田兒女(蔡素芬)、北京法源寺(李敖)、沉默之島(蘇偉貞)、逆女(杜修蘭)、傷心咖啡店之歌、燕子(朱少麟)、古都(朱天心)、荒人手記(朱天文)、邊城(沈從文)、城邦暴力團(張大春)、白色巨塔(侯文詠)、61×57(王文華)

三、西方經典
傲慢與偏見(珍.奧斯汀)、基督山恩仇記(大仲馬)、悲慘世界(雨果)、簡愛(夏綠蒂.勃朗特)

四、西方當代
小王子(聖.修柏里)、刺鳥(柯林.馬嘉露)、流浪者之歌(赫塞)、飄(馬格麗特.米契爾)、看不見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卡爾維諾)、大亨小傳(費茲傑羅)、老人與海(海明威)、一百年的孤寂(馬奎斯)、香水(徐四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惡童三部曲(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紙牌的秘密(喬斯坦.賈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羅柯爾賀)、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一個藝妓的回憶(亞瑟.高登)、過於喧囂的孤獨(赫拉巴爾)、時時刻刻(麥可.康寧漢)、蘇西的世界(艾莉絲.希柏德)

五、日本文學
冰點(三浦綾子)、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國靜之南太陽之西、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廚房(吉本芭娜娜)、深河(遠藤周作)、陰陽師(夢枕貘)

六、成長小說
麥田捕手(沙林傑)、清秀佳人(露西.M.蒙哥馬利)、未央歌(鹿橋)、少年小樹之歌(佛瑞斯特.卡特)、海水正藍(張曼娟)、危險心靈(侯文詠)、藍色大門(易智言)

七、偵探及神秘
玫瑰的名字(安柏托.艾可)、福爾摩斯全集(柯南道爾)、亞森羅蘋全集(莫理士盧)、東方快車謀殺案(克莉絲蒂)、奈米獵殺(麥克.克萊頓)、第八號當鋪(深雪)

八、奇幻小說
銀河英雄傳說(田中芳樹)、藍血人(倪匡)、哈利波特(J.K.羅琳)、魔戒(托爾金)、向達倫大冒險(向達倫)、風動鳴(水泉)

九、武俠小說
射雕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金庸)、大唐雙龍傳(黃易)

十、網路小說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檞寄生、夜玫瑰(蔡智恆)、我們不結婚,好嗎?、有個女孩叫feelingB11樓(藤井樹)、你轉身,我下樓(敷米漿)

--------

這是我在朋友那邊偷來的一個文。我很喜歡看書,不過應該沒有他那麼喜歡,因為我總是有很多的理由,比如說「太忙」之類的,而沒有「持續性」的看書。

對於一個對於「書」不怎麼了的人,看別人開出來的書單看書,是一個不錯的方式我覺得。所以在大學的時候,我會去翻誠品的「好讀」,然後我也會聽些廣播(類似像蔡康永或陳文茜的),挑些我覺得不錯的推薦,到書店把他買回來看。大學時代,我一個月花費在書上面的錢,大概會有個一兩千塊。

其實也不需要花那麼多的錢買書,有些人會這麼說。因為以前有圖書館、現在有網路,取得不用花錢的閱讀方式是有很多種管道的,但是我這個人有怪癖,我不喜歡在電腦上面看文章(雖然我正在電腦上面打一篇文章),也不喜歡看書頁爛爛的、甚至被別人劃過的文章,我只喜歡閱讀乾乾淨靜、可以拿在手上有份量的文章,所以大部分的選擇就只有自己去買一本新書。

這也是挺奇怪的一種習慣吧!?因為對於我這個完全離不開「現代化」的人來說,硬是要用最原始的方式閱讀,好像就頗為跟我離不開電腦、不太愛用筆寫字、總是在網路上找資料、不再使用筆記本而改用PDA記事的形象矛盾,但是拿一本有重量的「書」,放一杯泡好的茶,悠閒的半躺半坐著咀嚼每位作者話語的味道,不是很有滋味嗎?或許以後我家會是一個充滿電子產品的地方,或許他會是個不是黑就是白的裝潢,但一定有個小小的空間,是用木條拼起來的地板,有木頭桌子,黃色的暖暖的燈,很多的抱枕、靠墊,一個非常大的書櫃,橘色的可以讓我享受閱讀樂趣的房間。

kla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是五月天的第五張創作專輯,我有買,還有他們的親筆簽名,事實上,聖誕節那天晚上我也會出現在台南看他們的第一場演唱會,他們今年的兩場演唱會我都要去,穿紅衣服,帶著瘋狂搖滾的心。

在「神的孩子都在跳舞」這張專輯裡面,我最喜歡的是「垃圾車(朋友版)」,或許是因為我是也算是個非常重視朋友的人,然後我很喜歡他們唱的那句「咱,這箱攏飲呼乾!」的熱鬧和氣魄,想像我和我的酒肉們在一起打牌、飲酒、笑鬧...,非常的有感覺。

要說為什麼會喜歡五月天,首先可能是因為他們是附中的。附中是一所我很喜歡的學校吧,他跟我的緣分不淺可能也是喜歡他的原因。每一場附中的舞會我都有參加,而每一場舞會間的社團表演總少不了熱音社的出現,那時候,雖然實在不知道「搖滾」到底是有什麼好,卻也重此開啟了我徜徉在「搖滾」所帶來的熱鬧氣氛的喜好。

後來是因為不管是在KTV唱他們的歌,或是聽他們的現場演出,都能感受到的那股活力而更加的喜歡他們的歌,所以,這樣說來我應該是從喜歡他們的歌開始,才慢慢的喜歡他們的人。

他們是一群很......很像身旁的朋友一樣白爛的人。每每看到他們上節目,或是有關他們的文章,我都可以投射到我和我的酒肉們身上,那種氣氛很真實、很貼近,所以很喜歡。加上新好男人石頭的浪漫、阿信的帥氣、瑪莎的可愛......,讓我實在是不能不愛上他們。

不過今天,我偷空到政大書城買東西的時候,晃到村上的書前面想順便帶一本薄薄的沒有看過的回去,卻赫然發現這本「神の子どもたちはみな踊る」(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六年級的孩子們大約有三分之一(不敢太高估)在國、高中時代都迷過村上吧!?所以我猜測他們在那時候也是很喜歡村上,然後現在也跟我一樣會在閒來沒事的時候翻翻村上所寫的新書,在他們第一期的MAYgazine中,瑪莎在文章的開頭,寫下「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如同村上先生所說的一樣,生命開始有了歪斜」之類的話。所以我猜,他們的這張專輯或許也是從這本書裡得到靈感的!?

不管怎樣,發現我喜歡的兩個領域中的兩個(堆)人物,都用了這個名字當作作品的名稱,真是有著莫名其妙的開心阿!下回,來寫寫對這同樣名字的兩樣作品的感觸好了。

kla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